原标题:幼儿园现霉变食物,饮食安全不能总靠家长“闯”后厨
近日,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再起波澜。11月4日,有家长在四川巴中瑞思顿幼儿园食堂翻出了绿土豆、霉变食物和调味甜奶素等物,随即向有关部门举报,质疑食品不安全。接报后,巴中市巴州区迅即成立联合调查组,下设食品安全、学校管理等6个专项工作组,对此事依法展开调查。当地有关部门表示,相关食材样本已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,结果将第一时间向家长及社会公布,其他相关调查也正在进行中。
尽管事件尚在调查之中,但11月5日,巴中市巴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份通报,证实了该幼儿园食堂确实存在“管理不规范现象”。同日,涉事幼儿园负责人苟海也对此事做出了致歉,表示“我园因自身管理问题,给广大幼儿家长造成的担忧和困惑,我们深感自责并诚挚道歉,诚恳接受并全力配合调查。”
这起事件最终定性如何,仍然有待当地有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,我们无需妄加判断,但毋庸置疑的是,这家幼儿园的食堂管理工作显然存在问题,因此才出现了这么多令家长担忧不已的迹象,并被有关部门直斥其非。作为一家身负学前教育使命,需要对幼小孩童的身心健康负责的正规教育机构,一家幼儿园没有任何理由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半点的怠慢,从这个角度上看,当事幼儿园可谓难辞其咎。
一直以来,在一起又一起发生于校园中的食品安全事故当中,社会各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,那就是在事关少年儿童的领域,食品安全可谓头等大事。人们将孩子送进幼儿园与学校,不仅是为了让下一代接受教育,同时也是将孩子的安全与健康托付给了校方。幼儿园与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,而在“育人”这件事上,确保孩子们的健康不受损害,是让孩子能够成长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。孩子们在教育机构里,每天都免不了要吃饭,且不说食物是否美味营养,如果一家教育机构连食物的安全、无毒、不超保质期都做不到的话,恐怕是根本没有把孩子们的安危放在心上。
应当看到的是,尽管社会大众对发生在幼儿园或是学校里的食品安全问题极不容忍,但这些地方,却也正是食品安全问题难以被发现的隐蔽场所。成年人在单位食堂用餐也好,出去下馆子也罢,都可以较为容易地分辨出不对劲的食物,发现餐饮提供方的“猫腻”,并与对方进行理论。然而,幼小的孩子们并不具备这种能力,他们往往只能对教育机构提供的食物照单全收,而没有足够的能力分辨食物的品质,就算发现问题也很可能不敢提出。因此,一旦学校或幼儿园的管理者失守底线,很容易将问题掩盖起来。
和巴中这家幼儿园的情况类似,多数校园食品安全问题,都是由“闯”入后厨的家长发现的,倘若没有这种并非常态的“家长监察”,谁也不知道这样的问题何时才能得到曝光。面对这一情况,我们还应思考:如何进一步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自律与他律,在餐桌上巩固好安全的防线?对此,社会上有不少建议教育机构全面落实“陪餐制度”的声音,同时,也有许多家长认为应当加强家长对教育机构的常态化监督。对此,教育机构和主管机关还应积极倾听这些声音,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行动,更好地守护孩子们的安全与健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