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腿摔断希望有台跑步机锻炼身体”“本人爱好喝酒,需要米酒”……近日,不少网友反映,一款名为“社会扶贫”的APP上,经过认定的贫困户提出不少“奇葩”需求,引发舆论热议。
在“社会扶贫APP”上,贫困户的需求比较简单,都是一些“小目标”,如需要1000元进行危房局部改造。这种方式不但让求助者的小心愿更容易实现,实际上也降低了公众行善的难度。
但是,像“需要米酒”这种“奇葩”需求的出现,就像弄坏一锅粥的老鼠屎,给“社会扶贫APP”带来不良影响。跑步机、米酒等不是生活必需品,贫困户有什么理由向别人伸手?这种求助信息多了,人们就要追问:社会扶贫还有没有底线?扶贫平台有没有对求助主体进行审核?平台上有多少求助信息是真实的?在得不到答案的情况下,人们便可能选择最简单的应对策略——不予理睬。
有句话说,扶贫先扶志。在我看来,扶贫先扶耻感。贫困也许有很多原因,但再多原因也不能无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,向别人伸手终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,非到走投无路,不能随便开口。向别人要米酒,便是缺乏耻感的表现。对于这种“我穷我有理”的行为,应该旗帜鲜明地说“不”。
对于个别“靠着墙根晒太阳,等着别人送小康”的懒汉,平台不要纵容。事前,要对贫困户进行一定的资格审核,确保善款、善心得到善用;事中,要对求助信息进行把关,不让“需要米酒”之类的信息展示;事后,要惩戒那些把关不严、浑水摸鱼的人。 (连海平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