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上海10月25日电 题:康复“大件”也能租 上海养老有“新意”
新华社记者何欣荣、胡洁菲
对每一个人来说,老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,但这一过程却可以变得更有尊严感和幸福感。康复辅具租赁、智慧养老、“老伙伴”计划……近年来,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的上海,运用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理念,加快从“老有所养”走向“老有颐养”。
最近一段时间,在家人眼里,家住上海中心城区徐汇田林街道的82岁老人王菊仙明显开朗了起来。小脾气发得少了,笑容也多了起来。
王菊仙的女儿认为,老人变开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最近租了一个智能轮椅。前些天,王菊仙了解到家附近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“邻里汇”有康复辅具租赁,4个万向轮、能坐能躺的智能轮椅,政府补贴后每月只要100元,就赶紧让女儿陪同去租了一个。
“有了轮椅就能随时参加小区里姐妹们的聚会,再也不用闷在家里四面朝墙了。”王菊仙说,老年人也有社交需求,如今坐着租来的轮椅去赴约是她每天必做的事。
在徐汇区田林街道的“邻里汇”,记者看到,智能洗头机、膝盖辅助器、智能轮椅等各类康复辅具悉数在列,俨然一个小型的养老博览会。试试洗头机、测测血脂血压……每天来体验的居民络绎不绝。
“除了品类丰富,最关键的是租赁价格实惠。”徐汇区田林街道服务办副主任马晓艳说。
据了解,2019年底,上海市确定了70个街镇乡的康复辅具社区租赁点。60岁至74岁低保、低收入老人和75周岁(含)以上老人,租赁时能享受50%的优惠补贴。
“老人大多比较节省,舍不得买大件,租的话,即使不好用也不会浪费。”马晓艳说,一款市场售价约15000元的智能床,政府补贴后6个月只需1500元,相当于一天不到10元。
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,截至2019年底,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35.2%。在深度老龄化的徐汇,这一比例已达35.4%。
沉甸甸的数字凸显出养老压力。近年来,上海徐汇持续加大投入,将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理念融合到养老事业中。
——培育专业团队。一方面,徐汇鼓励养老机构与具有成熟养老产业经验的企业合作。另一方面,整合区域内中山医院等三甲医院资源,并与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合作开展养老护理人才培训。
——推动科技智慧养老。徐汇区龙吴路养老院安装了智能离床感应呼叫系统,失能老人离床几分钟,系统就能发出警报,在保障老人安全的同时,也实现机构管理透明化。
徐汇区民政局局长万小岚说,依托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, 徐汇正在融合线上线下服务,高效处置老年人的烦心事,如高龄独居安全、助餐服务保障、认知障碍老人走失等。未来,区里还将开发更多的智慧养老服务场景。
——社区融合联动。目前,徐汇已建成18个街镇“邻里汇”、306个居民区“邻里小汇”,以此为依托提供嵌入式的养老服务。比如,针对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问题,位于漕河泾街道的社区食堂每天可实现堂食约800人次、外送约400单,既让老年人“吃得上”,更能“吃得香”。
“养老既是大民生的重要实事、公共服务的重要产品,也是新科技、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。”徐汇区区长方世忠说,徐汇将不断探索推进,加快建立起居家养老精准化、社区养老便利化、机构养老品牌化、医养结合一体化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