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扫码点餐问题之前很多媒体都关注过,现在不仅没收敛,反而变本加厉了。吃一顿饭,竟要扫3次码关注两个公众号!”3月13日,消费者张女士对《工人日报》吐槽道。对此,中消协律师团律师李斌表示,餐厅经营者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,要求消费者必须扫码点餐,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。(3月15日《工人日报》)
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,科技手段的推陈出新,手机扫描二维码点餐系统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,可以有效地为餐厅节省人力成本,提高顾客点餐用餐效率,节省顾客时间,提高餐厅翻台率。不过,一些餐饮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考虑,不提供人工点餐,甚至不提供现场菜单,消费者只能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后进行“扫码点餐”,引发消费者的反感和抵触。
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: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,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,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。这就意味着,“扫码点餐”不应是“单选题”,消费者可以选择扫码点餐,也可以选择看纸质菜单点餐,餐厅不能强行要求消费者“扫码点餐”。否则,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。
同时,消费者到餐厅就餐,并无必要提供手机号、生日、姓名、地理位置、通讯录等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信息。一些餐饮企业利用“扫码点餐”小程序在点餐、支付时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,不仅违反法律规定的收集、使用个人信息的合法、正当、必要原则,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。如果保管不善,消费者个人信息还有被泄露、丢失的风险。
对于“扫码点餐”乱象,媒体已经多次曝光。去年3月,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批评“扫码点餐”,指出“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,而不是成为经营者商业欺凌的工具。”去年5月,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推出全国首个《扫码消费行业自律承诺》,承诺以便利消费者为原则,为消费者消费提供多样选择。前不久,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,其中某餐馆通过“扫码点餐”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,被处以警告警告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。
不过,“扫码点餐”乱象不仅没收敛,反而变本加厉。从报道来看,张女士“吃一顿饭,扫三次码”,点餐扫一次, 买单扫一次,开发票扫一次。究其原因,之前对于“扫码点餐”的整治,还仅仅停留在“隔墙扔砖”的层面。除了少数“倒霉蛋”外,大多数商家并未受到应有处罚,以至于有恃无恐,我行我素。
要想真正解决“扫码点餐”问题,除了加大宣传力度,引导餐饮企业守法经营、加强自律,更需要加大执法力度,严厉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不法行为。有关部门不妨以“3.15”为契机,组织对各地餐饮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,对于强制“扫码点餐”的行为一律责令改正,并处以罚款。同时,畅通群众投诉渠道,加强常态化监管,对于类似行为一经查实,严肃查处,执法必严,违法必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