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地方.社会 综合.国际 公益.人物 旅游.网评 传媒文化 教育.环保 食品.安全 民生.维权 财经.房产 港澳.台湾 法治.案例 奇石.书画
网站首页 > 传媒文化 > 内容  

河南三门峡:绿染黄河畔 天鹅舞蹁跹
发布日期:2024-11-30   查看次数:688   来源:网络    作者:不详

 
 

中新网三门峡11月26日电 题:河南三门峡:绿染黄河畔 天鹅舞蹁跹

中新网记者 杨静 王惠琳

“生态环境好不好,让鸟儿用翅膀投票。”跟拍天鹅的摄影师张明云2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。

64岁的张明云是一位拍鸟摄影师,也是河南省三门峡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。20多年来,从拍鸟到护鸟,他见证着黄河生态的变化,也记录着在三门峡越冬的天鹅由零星几只到上万只的过程。

近日,来自蒙古国和西伯利亚的天鹅已经飞抵三门峡市。在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,天鹅时而优雅滑行,时而缓缓戏水,时而振翅高飞,优美的“天鹅舞”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赏,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。

图为在三门峡越冬的天鹅。张明云 摄

图为在三门峡越冬的天鹅。张明云 摄

近年来,三门峡市在沿黄生态廊道的建设上下了大功夫。该市围绕基础设施建设、沿黄产业发展、乡村振兴示范标杆村建设等方面,实施了125个赋能项目,总投资达156.62亿元。这些项目的实施,不仅提升了沿黄生态廊道的功能性、融合性、特色性,还实现了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的有机统一。

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道路建设、驿站配套、交通通行条件优化以及5G信号全覆盖等措施,使得沿黄生态廊道的通行能力和游客体验度大幅提升。同时,环境治理提质增效,河道治理、湿地保护修复、廊道绿化美化以及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等工作也在持续推进,为天鹅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。

同时,三门峡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,打造了多个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休闲网红打卡地;积极培育农业特色品牌,推动大枣、莲菜、油菜等特色产业万亩基地建设,形成了“一村一品”的产业格局。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,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。

此外,作为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,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经历了从破坏到修复的转变。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最西部、秦岭山脉的最东端,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,最高峰老鸦岔垴海拔2413.8米,被誉为“中原之巅”。

历史上,由于粗放无序的黄金开采,这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。从2016年起,当地强力实施矿山生态修复,关闭封堵坑口1017个,拆除设施1.45万个,栽植苗木80.7万株,生态修复143.5万平方米,实现了保护区生态环境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。

从“靠山吃山”到“养山护山”,铁腕治污让小秦岭重披绿色。昔日满目疮痍的小秦岭已成为河南特有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。如今,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1.2%,森林蓄积量90.4万立方米。小秦岭治理经验还入选联合国“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”。

从“靠山吃山”到“养山护山”,铁腕治污让小秦岭重披绿色。(资料图)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

从“靠山吃山”到“养山护山”,铁腕治污让小秦岭重披绿色。(资料图)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

依托小秦岭资源禀赋建成的小秦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,每年吸引数万专家学者、中小学生来这里探索自然奥秘,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。

近十年间,三门峡已从全国十大污染城市,蝶变为河南省森林覆盖率第一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、主要空气指标稳居黄河流域省辖市前列的生态宜居之城。

“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,大批天鹅就会来到三门峡,在黄河岸畔40余万亩的浅滩湿地过冬。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沿黄生态廊道的建设成果不断显现,来越冬的天鹅数量逐年增加,三门峡市已经成为天鹅等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。”张明云说。(完)

热门图文
他奔波在脱贫攻坚一线
第一书记“夫妻档”陈彩霞、杨方华
12名偷渡的乱港分子在深圳被刑拘
河南:南召一楼盘没有防护设施仍在施工建设
女孩殒命泰国续:手臂有针孔 死时未穿内裤
陕西19岁少女坠楼死亡续:涉强奸当地官员被停职
八药企临床试验数据涉嫌弄虚作假
飞机餐为何难吃?专家称因机舱内噪音太大
门票96元景点导游收230元续:张家界再派两工作组
高88米!贫困县花8600万元打造“女神像”,当地回应:未使用国家扶贫资金
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人员查询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©2021 www.zhcmtx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垂询热线:(北京)010- 57270132 電子信箱:zhcmtxs@126.com
主管:中華新聞出版聯合會 北京中聲傳媒有限公司 主辦:中华传媒通讯社 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,不得複製或轉載
No part may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 without the prior permittion